2022-10-19 10:30:58 历史故事
明朝末年,蜀地有个叫高升的知县,他有收藏玉器的嗜好,闲暇时,常到县城各玉器店溜达。这天,一个玉器店老板告诉高升:附近的客栈里住进了一个古董贩子,手里有件稀世珍品,开价是五千两银子,问高升想不想开开眼。高升听了心里发痒,便随老板到客栈找到了古董贩子。
古董贩子鬼鬼祟祟地取出一个紫檀木盒子递给高升,神秘兮兮地说:这物件叫做背背猴!
什么背背猴?高升好奇地打开了盒子,一看,他两眼顿时就瞪直了,连喘息的气都不匀了。
所谓的背背猴,就是用上等和田玉雕琢而成的两只猴子,一只憨态可掬的紫黑色老猴子,背着一只顽皮伶俐的枣红色小猴子。让高升两眼放光的,并非这件玉器本身的精美绝伦,而是这个物件蕴含的意义,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背背猴的无价之处,就正在于它的谐音辈辈侯!
高升的人生追求是晋爵封侯,虽然他眼下不过是一个七品知县,可他自任知县以来,搜刮的民脂民膏大都进献给了朝廷要员,升官之路平坦,因此他深信升迁不过是早晚的事。高升的父亲曾官至巡抚,自己是一个即将飞黄腾达的知县,而且三年前,他得了一子,之后自己因受伤便失去了生养能力,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独生儿子继承祖传官运,光宗耀祖。想到这一切,再端详着背背猴,高升反复在心里念叨着:背背猴,辈辈侯,这是一件能为我儿子带来无尽祥瑞的宝贝呀!
高升为官多年,空手套白狼已成了习惯,因此,尽管对背背猴爱不释手,他却不愿花费五千两银子,可又想得到钟爱之物,怎么办?高升琢磨了一阵,对古董贩子说:我明天凑齐银子就来购买,如何?
古董贩子贼溜溜的大眼珠子一直盯着高升,回答说:那好,我就在客栈里恭候,咱不见不散!
高升离开客栈后天已见黑,他迅速返回县衙,召集几个心腹衙役,要他们扮作蒙面盗贼,连夜到客栈去杀掉那古董贩子,将背背猴抢到手,不买而获。当时世道很不太平,贼寇在县城里杀人越货并非新鲜事。
几个衙役领命,夜深人静时分潜入客栈,摸到贩子居住的房间后破门而入,哪料到古董贩子早已人去屋空!
那古董贩子也非等闲之辈呀,他虽然才二十出头,但已混迹江湖多年,和三教九流都有往来,深知官道凶险,早看透了高升这般为官者的心思。他料定和高升交易凶多吉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入夜后便带上背背猴溜之大吉了。
高升得到衙役禀报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下手迟了。他当即签发告示,称那古董贩子是江洋大盗,全县通缉。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古董贩子和背背猴还是杳无踪迹
转眼过了十年,高升已升任巡抚,他的独生儿子也十三四岁了。虽然儿子学业尚好,但毕竟前途未卜,高升的心还总是悬着,对儿子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心里没底。每当为儿子的前程心神不定时,高升就会想到那预吉兆祥的背背猴,心里独自念叨:背背猴、辈辈侯,你应当成为我家的镇宅之宝啊!
当时正值明末崇祯年间,连年灾荒,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闯王李自成乘势造反,天下烽烟四起。这年清明节,一队追剿匪兵的官军途径当地,为首的带兵将校依惯例到巡抚衙门拜访,巡抚大人一见那个将校,顿时惊得张口结舌:那将校不是别人,竟然就是当年的古董贩子!
原来,那古董贩子遭通缉追捕,无处藏身,情急之下干脆投身军营。没想到十年过后,居然在军营里混出了名堂。
两人如今见面,高升十分尴尬:当年险些成为自己刀下之鬼的古董贩子,眼下竟成了朝廷命官,虽然官阶在自己之下,可是同处官场,毕竟杀他不得了,而当年的疙瘩,终究会成为两人心头的阴影而挥之难去。高升在官场厮混已久,有极强的应变能力,他当即装模作样地连声道歉:当年,我连夜筹齐银两,到客栈交钱提货时,你却已不告而别。我当时一时恼怒,才做出不义之举,望将校海涵。
将校弄不清这话是真是假,不便当面计较,便说:看样子当年是我多心,误会大人了!
高升拈须大笑:也多亏你我当年相互误会呀,否则,你哪会弃商从戎,进而才有今日之荣耀?
将校觉得这话不无道理,便随声附和:哈哈,这是天意啊!
高升当即设宴为将校接风,席间难免会谈及公务,这一说到公务,将校便长吁短叹,说近几个月追剿匪兵,不但毫无斩获,还屡屡损兵折将,若是朝廷追究下来,轻则革职,重则掉脑袋。高升笑道:我有一计,可保你逢凶化吉、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