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Baidunews
小故事网,睡前故事,睡前小故事大全
分类:小故事 / 睡前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民间故事 / 儿童睡前故事 / 哲理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大全 / 幽默故事 / 成语故事 / 历史故事 / 益智故事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小故事

小故事


故事精选:所见的小故事5篇的小故事


2023-09-12 01:31:20 小故事


故事精选:所见的小故事_小故事

5篇故事精选:所见的小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所见小故事,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小故事


所见的小故事:(1):

我所见于诗人朱湘者


听说一切诗人的性情总是奇奇怪怪,不可捉摸的,诗人朱湘所给于我的印象也始终是神秘两个字。天才是疯癫,我想这话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

记得民国十九年我到安徽大学教书,开始认识这位《草莽集》的作者。一个常常穿着西服颀长清瘦神情傲慢见人不大招呼的人。那时安大教授多知名之士,旧派有桐城泰斗姚永朴;新派有何鲁,陆侃如,冯沅君,饶孟侃,但似乎谁也没有诗人架子大。听见学生谈起他,我才知道他住在教会旧培媛女校里,有一个美丽太太作伴,架上书籍很多;又听见说他正计划着写这个写那个。斗大的安庆城只有百花亭圣公会有点西洋风味,绿阴一派,猩红万点。衬托出一座座白石玲珑的洋楼。诗人住在这样理想的读书与写作的环境中间,身边还有添香的红袖,清才秾福,兼而有之,这生活我觉得很值得人歆羡。

但是,没有过得几时,我便发见诗人性情的乖僻了。他对于我们女同事好像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每逢学校聚会,总要无端投我们以几句不轻不重的讽嘲。记得有一次学校想派教职员四名到省政府请求拨发积欠经费。已经举出了两个人,有人偶然提到冯沅君和我的名字,忽然我听见同席上有人嘻笑着大声说:

请女同事去当代表,我极赞成。这样经费一定下来得快些。

这人便是诗人朱湘。沅君和我气得面面相觑。我想起来质问他这话怎样解说,但生来口才笨拙的我终于没有立起来的勇气。后来我问沅君为什么也不响,她说这人是个疯子,我们犯不着同他去呕气。

二十一年十月间我在武大。有一天接到一封朱诗人由汉口某旅社寄来的信,信里说他要赴长沙不幸途中被窃,旅费无着,想问我通融数十元。这信突如其来,颇觉不近情理;况且武大里也有他清华旧同学,何以偏偏寻着我?但转念一想,诗人的思想与行动本不可以寻常尺度相衡,他既不以世俗人待我,我又何必以世俗人自居呢?那天我恰有事要到汉口,便带了他所需要的钱数寻到他的寓所。那旅馆靠近一码头,湫隘不堪,不像中上阶级落脚之所,粉牌上标着朱子沅。茶房一听说我是武大来的,便立刻带着我向他房间里走,他说姓朱的客人问武大有没有人来访已有几次了。他真落了难么?我心里想,看他望救如此之切,幸而我没有怕嫌疑而不来,不然,岂不害他搁浅在这里。上了楼,在一间黑暗狭小的边房里会见了诗人,容貌比在安大所见憔悴得多了,身上一件赭黄格子哔叽的洋服,满是皱纹,好像长久没有熨过,皮鞋上也积满尘土。寒暄之下,才知道他久已离开安大。路费交去之后,他说还不够,因为他还要在汉口赎取什么。我约他明日自到武大来拿,顺便引他参观珞珈全景。问他近来做诗没有?他从小桌上拿起一叠诗稿,约有十来首光景。我随意接着看了一下:他的作风近来似乎改变了,很晦涩,有点像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而且诗人说话老是吞吞吐吐,有头没尾的,同他的诗一样不容易了解,一样充满了神秘性。我闷得发慌,没有谈得三句话便辞别了他回山了。

第二天诗人到了珞珈山,仍旧那副憔悴的容颜,那套敝旧的衣服,而且外套也没有,帽子也不戴。我引他参观了文学院,又引他参观图书馆,走过阅览室时,我指着装新文学参考书的玻璃柜对他说:

您的大作也在这里面,但只有《夏天》和《草莽集》两种。您还有新出版的著作么?告诉我,让我好叫图书馆去购置。诗人忽然若有所感似的在柜边立住了脚,脸上露出悲凉的表情,本来凄黯的眼光更加凄黯了,答道: 这两本诗是我出国前写的,我自己也很不满意。新著诗稿数种现在长沙我妻子的身边,还没有接洽到出版处呢?他说着又微微一笑。我不知这笑是轻蔑,还是感慨,只觉得这笑里蕴藏着千古才人怀才不遇的辛酸与悲愤,直到于今只须眼睛一闭,这笑容还在我面前荡漾着。

我们行到理学院,恰遇着王抚五先生迎面而来。我因为他们曾在安大共事,便介绍相见。诗人神情之落寞,与谈话之所答非所问使得抚五先生也觉得惊疑。

诗人去了的第四天,忽有投朱霓君名片来访我者。相见似甚面善,问之才知就是朱湘夫人。据朱夫人说,她接丈夫的信说在汉口失窃被旅馆扣留,她今日从长沙早车赶来,则他已于先一天走了。临走时告诉茶房说他到珞珈山访苏某人,所以赶到我这里来。茶房又说诗人落到旅馆里时,仅有一床薄薄的毡子,一只小小手提箱,每天除起来吃两碗面之外只拥着毡子睡觉,他们都说这是个仅见的行踪诡秘的客人。

我将一切经过报告朱夫人,并说他此刻大约已返长沙,回去一定可以寻着。和朱夫人一番谈话之后,才知道他们夫妇感情从前极好,现在则已破裂,这些时正在闹着离婚。朱夫人又说他丈夫在安大颇得学生敬仰,他要是好好干下去,他那外国文学系主任的位置,一辈子也不得动摇,无奈他性情过于狂傲,屡因细故与学校当局冲突,结果被辞退了。失业以后,南北飘流,行踪靡定,家庭赡养,绝对置之不问。朱夫人说到这里伸出她的一双手,说: 苏先生,你看,我现在带着两个小孩寄居母家,自己做工维持生活,弄得十个指头这样粗糙,我境况之痛苦,可想而知,而他一概不管,这也是有良心的男人干的事么?我劝她道:大凡诗人的性情,总有些随随便便,否则也不成其为诗人了,我劝您还是担待些他吧。朱夫人又诉说他丈夫种种古怪脾气和行径,我愈觉得诗人不是寻常的人,至少也有点神经变态。朱夫人说当她和丈夫同住在安庆时,有一次她因事归宁,寓中儿女托丈夫管理。某儿大病新愈,他每日强迫他吃香蕉一枚,孩子吃不下也要填鸭子似的填下去,不到几天这断乳未久的婴儿竟得了消化不良的病而夭亡了。安庆城里没有自流井,人家用的水都由大江挑来。某年夏季,朱夫人觉得挑水夫太辛苦,每桶多给工资数十文,诗人就同她大吵,说她这样优待挑水夫,一定同他有什么关系。他领到学校薪俸,便尽数供给他那闲住北平的哥嫂。他自幼没有父母,由哥哥抚养大,所以怕哥哥比父亲还甚,哥哥有一天打得他满屋乱钻,躲到夫人绣房里,哥哥还追进来揍了他十几拳,他竟不敢还一下手,但对夫人却很暴戾,动不动以声色相加,所以家庭空气很不平静。我才知道从前以为他们是一对神仙伴侣,这猜测竟错了。天下事外面看来如花如锦,里面一团糟的,往往而有,这就是一个好例吧。

朱夫人回长沙后,诗人陆续寄了许多诗来,好像他有了新作品总要抄一份给我看似的。信上地址与朱夫人留下的不同,我才知道他回去并非住在丈人家里。

诗人的行动对我本已是一个闷葫芦,自从听见他们琴瑟不调的消息,我的态度愈加慎重,他由长沙赴了北平,不多时又南下而至上海,来信报告行踪,我均置之不覆。来信常请我代他的作品介绍发表的地方,好像他在文艺界没有什么熟人;又好像他是个新出茅庐的作家非有人担保则作品无人接受。起先我觉得他过谦,有时甚至疑他故意同人开玩笑。后来听见他似乎患着一种神经过敏的病,总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轻视他,欺侮他,迫害他,不肯赏识他作品的好处,不肯让他的天才有充分的发展的机会,才知道他写信同我那样说,倒是由衷之谈。

大约是三个月以后吧,朱夫人第二次到珞珈山来找我,身边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后来我知道就是小沅。她说诗人近来要实行同他离婚,她生活可以独立,离婚后倒没有什么,只是孩子失了教养太可怜,假如有人能够替他在武大找个教书的位置,解决了生活问题,则夫妇的感情或者可以恢复。她并说武大从前曾有聘请诗人来教书的意思,现在假如去见见王抚五先生,也许有成功的希望,我知道武大教授由教授委员会聘请,私人荐引没有多大用处;况且现在也不是更换教授的时候,但朱夫人既这样说,我也不便阻挡,当时就替她打电话给王先生。恰值王先生因公外出,约有几天才得回山,朱夫人等不得只好悒悒而去,听说诗人有一个哥哥在武昌做官,她想去找找他。

二十二年的十月,诗人又到了武昌。这一次穿的是灰色条子土布长袍,头发梳得颇光滑,言语举止也比较第一次镇静,他说自于安大失业后就没有找着事,现在生活恐慌得很,不知武大有没有相当功课让他担任,我教他去寻他清华旧同学时方高诸先生也许有办法。他临去时,又嚅嗫地说武大的事假如不成,他要到安大去索欠薪,但可恨途中又被小偷光顾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又拿了一笔钱给他。又请他到本校消费合作社吃了一碗面,替他买了一包白金龙的烟,一盒火柴,他以一种几乎近于抢的姿势,将烟往怀中一藏,吸的时候很郑重地取出一枝来,仍旧将烟包藏入怀里,好像怕人从旁夺了去。我看了不禁暗暗好笑,可怜的诗人,一定长久没有嗅着烟的香味了。

听说诗人果然找到方先生家里要他为曹邱生,果然没有希望。三天后他又来访我一次,恰值我进城去了,他坐等了两个钟头才走。自从这次走后,我再也没有看见他了。

他究竟为什么要自杀呢?社会虽然善于压迫天才,但己从许多艰难挫折中奋斗出来的他,不见得还会遭着青年诗人 Chatterton 同样惨澹的失败。他,正像他夫人所说只要肯好好干下去,安大的教席是可以与学校相终始的,而他居然为了一点芥子般的小事与学校决裂。大学里虽站不住,难道中小学不能暂时混混?清高的教授地位虽失去了,难道机关小职员的职位不可以勉强俯就一下?他同他夫人从前爱情如此浓厚,后来变得如此之冷淡,这中间又有什么缘故?听他夫人所述种种,似乎家庭之失和,他负的责任较多。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一下捣得粉碎?为什么要脱离安适的环境,甜蜜的家庭走上饥饿寒冷耻辱,误解的道路上去?这个谜我以前总猜不透,现在读了他死后出版的《石门集》才恍有所悟,他有一首诗曾这样说道:

只要一个浪漫事,给我,好阻挡这现实,戕 害生机的;我好宣畅这勇气,这感情的块垒,这纠纷!树木,空虚了,还是紧抓着大地,盲目的等候着一声雷,一片热给与它们以蓬勃。给与以春天

他回国以来的沉默,证明了他灵感泉源之枯竭与创作力之消沉。太美满的生活环境从来不是诗人之福,诗穷而后工不是吗?他觉得有一种飘忽的玄妙的憧憬,永远在他眼前飘漾,好像美人的手招着:来呀。但是你要想得到我,须抛弃你现在所有的一切,好像富人进天国必须舍施他的全部财产。这就是那美丽魅人的诗神的声音。

于是他将那足以戕害他生机的现实像敝屣一样抛掷了。饥饿,寒冷,耻辱,误解,还有足以使得一个敏感的诗人感到彻骨痛伤的种种,果然像一声雷一片热催发他埋藏心底的青春,生命中的火焰,性灵中的虹彩,使它们一一变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谁说一部《石门集》不是诗人拿性命兑换来的?不信,你看诗人怎样对诗神说?

我的诗神,我弃了世界,世界也弃了我给我诗,鼓我的气,替我消忧。我的诗神!这样你也是应该看一看我的牺牲罢。那么多!醒,睡与动,静,就只有你在怀;

为了你,我牺牲一切,牺牲我!全是自取的;我决不发怨声。这是他对诗神发的誓,这誓何等的悲壮热烈。怪不得诗神果然接受了他,教他的诗篇先在这荒凉枯寂的世界开了几百朵的奇葩,又把他的灵魂带到美丽,光明的水恒里去!

生命于我们虽然宝贵,比起艺术却又不值什么,不过谁能力殉艺术,像诗人朱湘这样呢?我仿佛看见诗人悬崖撒手之顷,顶上晕着一道金色灿烂的圣者的圆光,有说不出的庄严,说不出的瑰丽。

但是,偏重物质生活的中国人对于这个是难以了解的,所以诗人朱湘生时寂寞,死后也还是寂寞!附朱湘遗诗二首朱湘在二十一年冬曾来鄂,别后寄来许多新诗,说是请我斟酌字句。他沉江后,我检查那些诗,见大部份已收入《石门集》,不过尚有三首,未见世人之面。其中当时的李太白 兜儿一首,被我无意间失去,珠沉碧海,水无消息,实对诗人抱憾:所存二首特在本刊发表。尚有他给我的遗札数通,本拟一并寄给诗人好友罗念生先生,但《朱湘书信集》已出版,不及加入,只好由我保存了。

兜儿白朗宁的福分真正不小 白朗宁的福分真正不小:

天给与了诗歌意思很深;

天又叮咛了一个女诗人,拿温柔来吻去他的烦恼。谈尼生戴了桂冠享大名,他的诗敌当时多么潦倒

白朗宁的福分在名利上原来没有多少。

但是葡萄牙十四行作好,粒粒都有酒香粒粒圆润

那有诗人不在心里祈祷白朗宁的福分?

兜儿中国该亡中国该亡或许是一句真理。

他是败家子,穿的锦衣绣裳已经破了,他还在口头上讲那卖了的老家是多么富丽。

农业立国,有许多伟人在忙,忙在地盘上(学亲耕的皇帝)

中国该亡也不该亡在勤劳者的手里。

一些西哲回去了,不作声息;留下许多商贾热闹在洋场除非是舶来品都扔去海底

中国该亡?


所见的小故事:(2):

我在火车厕所见到了女鬼


我不是一个胆小的人,但是我并不是十分喜爱看小说。因为所有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我要用心来享受生活,但是一次偶然的看小说经历,让我终身难忘。因为在小说中我见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够见到的东西,那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鬼。
那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放暑假,同学要我到他家里去玩。等到我回家的时候,火车站就只有晚上两点的车票了。可是当时只是晚上八点左右,我担心自己睡觉之后耽误火车,就在火车站的售书亭里买了一本小说,靠看小说打发时间。这本小说的名字叫作《画皮》。因为有同名的电影,我曾经看过,就想看一下小说里面说的同电影里有什么不同。
这本小说说的却是不同电影中的一样,说是有一个山寨的女人因为作风问题被族人处死了之后,还被剥下人皮,定在一个画框里,以警示后人不要学她犯错误。但是这个女人的鬼魂并没有悔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把自己的人皮变成一个美女,到处害人。
我看这个小说的时候,已经入迷了,连续几个小时都没有上厕所。等到我上了火车之后,才有了想解手的感觉,我赶紧到厕所里去。等到我解手之后,偶然抬头,发现在火车厕所的外面玻璃外有一个美女的随着火车向前走,要知道火车的速度相当的快,人是不可能跟得上火车的。难道这就是小说中说的那个女鬼,我的心里想。就在这时,窗外的美女竟然向我招手,还妩媚的一笑,让人有冲出火车去拉住她的愿望。我的潜意识中知道我不能再看下去了。否则的话,我就很有可能真的跳出车窗去了。到那时我的后果相信只能是粉身碎骨了。但是我根本不能够抵挡美女的诱惑了,我不由自主地向车窗走了过去,并且走火入魔般的将车窗的玻璃打破了。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拉这个美女的手。正在这时,厕所的门被乘警打开了。我在瞬间恢复了理智,再看窗外时,那个美女已经不见了。原来我在厕所呆的时间太长,外面已经排了很多人。人们敲门我根本就没有听见,最后乘警怕我在里面出意外才打开了门。
就是这样,我逃过了一劫。整个旅途中我再也没有去上厕所。至于那本小说,我交给了乘警,由他焚烧了。从此我再也不敢读这种小说了。


所见的小故事:(3):

我所见的叶圣陶(名绍钧)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角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他在校时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与他不熟,只独自坐在屋里。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同时又认识了西谛,予同诸兄。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 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 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 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象一个小孩子;象小孩子的天真,也象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气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他写情给我,老说这回来要畅谈几天才行。

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

十年九七月北平清华园。


所见的小故事:(4):

亲眼所见并非就是真相


  一
  
  11点40分,妈妈已经把菜炒好了,该下面条了。以往的经验,面条煮得差不多时,上学的儿子就会推门回来。可是,现在已经12点15分了,儿子还没有回来。直到12点半,他才进了家门。
  
  面条都成了糨糊,叫人咋吃?儿子勉强夹了一筷子,瞅了一眼,连吃都没吃,就放下了筷子,你在家里是干吗的?一碗面都做不好,我不吃了!儿子愤愤地进了书房。
  
  儿子,就因为你没按平日的时间回来,煮好后妈妈特地先给你盛的一碗,怕粘连了不好吃,便一直用筷子不停搅动着。其实这碗面条并不至于像你说的成了糨糊,真正成了糨糊的,是锅里的包括妈妈自己要吃的面条。
  
  你还不知道的是,按以往时间,妈妈是不到11点就回家做饭的。而那天,已经11点20分了,妈妈才得以脱身离开单位。一路上,没有自行车的她是跑着赶回家的,还顺便买了菜。为了提速,她是在菜价最贵的一家超市买了菜,也没时间挑,该找的几毛零钱也没要。她拎着菜继续跑,一直跑回了家。
  
  面条煮好了,她才换上拖鞋,舒了口气。
  
  儿子,一碗你不满意的面条,一碗因为你自己没有按时回家而似乎有点黏的面条,隐藏在它后面的是:妈妈十万火急地赶回家,包括买菜;没顾得上换拖鞋,没顾得上换衣服,没顾得上自己吃饭,而只是不停地搅动面条;心里又生怕你遇到什么意外而忐忑不安结果是,她一个人吃了那碗面条。
  
  儿子,当你嘭的一声关上书房的门时,如果门有灵性或是通人性,我想,它应该是泪流满面的一定是!
  
  二
  
  第一次听到父亲绯闻的那年,他15岁。
  
  放学回家,路过巷子口,一群小伙伴在玩耍,他扔掉书包,加入到他们中间。很快,他就被他们驱逐出来,没有人和他玩儿。他沮丧地站在边上看,像一只掉了队的孤雁。
  
  有一个长得很壮的男孩过来推他,说:你爸被狐狸精勾走了魂,你爸是个臭流氓,摸人家女人的手,你还好意思跟我们一起玩儿?他被男孩推了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听着那群少年说着似懂非懂的成人用语,忽然心生恼怒,说:我爸爸是好人,你爸才被狐狸精勾走了魂。
  
  回到家,父亲难得没有出车,正在厨房里忙活晚饭。他咬住嘴唇看着父亲,父亲不帅,小眼睛,小个子,而且只是个司机出租车司机,没有钱、没有权,整天穿着邋遢的工作服。这样一个男人,竟然会像电影明星一样有绯闻?他好奇地望着父亲,怎么也想不通。
  
  父亲生日那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他拐进一家手套专卖店,打算给父亲买一副保暖的手套。天那么冷,父亲天天开着车跑在路上,家里的吃穿用戴都是父亲用一双手挣回来的,而这双手有冻疮,一到冬天就惨不忍睹。
  
  他买了最好的、最保暖的手套抱在怀里,想着父亲戴着手套开心的样子,禁不住咧开嘴笑了起来。
  
  路过隔壁那家饭店的时候,他无意识地转头看了一眼,只一眼,他就呆住了!他停下来,揉了一下眼睛,使劲地往里看真的是父亲。
  
  父亲和一个面容姣好的女人坐在一张餐桌的两边,女人虽已人过中年,但仍然眉眼清晰,修饰得体,穿戴大方,看得出是一个有品位的女人。父亲握着她的手,在餐桌上推来推去,两个人你侬我侬、情深意切的样子。
  
  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冲了进去。父亲惊讶地问他:你怎么来了?他怒吼:我鄙视你!你不配做我的父亲!然后他又转向女人,掷地有声地说:做狐狸精是需要些本钱的,你做得很好啊!
  
  父亲一下站起来,冷不防抽了他一巴掌,低吼:快向阿姨道歉,否则,我没有你这个儿子。
  
  他的眼镜被父亲打掉在地上,镜框断了,一只镜片飞出去老远。他摸索着戴上,透过另一只镜片看父亲,父亲在他的眼里变得狰狞。从小到他,父亲从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更没有打过他,可是为了一个女人,竟然把亲生的儿子当成仇敌一样下手。他冷冷地看着父亲,一句话都没有说,扭过头走出了饭店。
  
  以后,他不再理父亲。父亲曾经试图跟他解释,可他不给他机会。每次父亲挨近他的身边,他就一声不吭地走开,弄得父亲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在他面前畏首畏尾。
  
  一个月后的一天,他在校门口竟看到了那个女人,那个在他和父亲之间点燃战火纷争的狐狸精,他目不斜视地走过,并不看她一眼。
  
  女人叫住他,怯怯地说:我能占用你几分钟的时间吗?只一小会儿,很快的,关于你父亲。
  
  本来,他并不想理她,但听到父亲这两个字,他还是停下了脚步。
  
  在学校附近的小弄堂里,女人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几年前,一个出租车司机不小心撞倒了一个醉汉。醉汉走错路在先,又有心脏病在身,不幸身亡。法院原本判肇事司机无过错,但这个肇事司机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他一直帮助和接济醉汉的病妻和幼女,所谓绯闻,所谓桃色艳情,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牙祭,是闲人的无中生有,他从来不介意,听到了也不过是淡然一笑。可是,他却受不了他亲生儿子的误解和猜疑,他伤心,难过。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
  
  女人说:上次在餐馆里,你父亲是要给我生活费,我不肯要,所以推来推去,如此而已。
  
  有好多次,父亲的绯闻像火焰一样烧着他,而真相却并非如此,欺骗自己的恰恰是自己的眼睛。
  
  三
  
  这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当年孔子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不受待见,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连着好几天无米下锅,困顿不堪。好不容易找到一些米,孔子却在饭快熟的时候瞥见颜回用手抓甑里的饭吃。孔圣人不高兴了,不过他还是压住火气,只是在吃饭时故意说:刚才祖先托梦,让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颜回忙说:不可,这饭已不再干净,刚才有灰尘掉进甑里,我便把灰抓起来吃了。孔子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暗自庆幸没有责怪颜回。
  
  亲眼所见并非就是真相,有时候自己的眼睛也会欺骗自己。


所见的小故事:(5):

亲眼所见姐姐被鬼附身


主角是我的亲姐姐,听家里人说姐姐经常患病(鬼魂附身)。但我从来都没有亲眼看到过。去年夏天,姐姐家在我家后面新盖了一幢房子。当日,姐夫一个人在家里忙碌,姐姐从上海打工回来,说是要回来看新房。中午吃过饭后,姐姐和姐夫在他们新房里聊天。突然。姐夫大声叫我:“瑞,快点儿过来。你姐姐又患病了。”

我立马跑了过去。等我跑到的时候,见姐姐一个人躺在地上,眼睛紧闭,乱叫着,脚和手乱打。我姐夫刚要去扶她,被她一下子给推得撞在墙上,力气非常大。我刚刚过去她就闭着眼骂我。这时我的父亲也过来了,故意问我姐姐:“你是谁啊?”她说她是我姐夫的奶奶(在两年前病死),回来看看我姐夫的。我们问她来做什么的,她先是一阵大笑,而后对我姐夫说:“浩啊,你辛苦盖的房子却不能住啊!你是人财两空啊!你和她(指我姐姐)缘分已尽了。苦了你啊,小浩啊!”

我见她乱说乱闹,心里有着压不住的怒火,不知怎地我上去就狠狠给了她一巴掌。我准备打第二下的时候,被父亲拦住了。但是我姐姐却不再闹了,只是哭得非常厉害。她说:“你……你是谁家的孩子?敢打我?”说着说着姐打了个哈欠,过了一会儿她就醒了,但是说头非常晕。我们问她任何问题,她都说不知道。

这是去年发生的事情了。前几天,姐姐在上海打工,说经常头痛得不得了,根本无法上班。听说我家那边有个大仙可以治这种病,我就从学校跑回老家陪姐姐去看病。我们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那个大仙的家。那个人又是烧香又是念什么的。突然我姐姐打了个哈欠,然后大笑:“你这个骗子,你真没良心,人家姐弟俩辛辛苦苦来找你,你却骗人家。我呸,你还念什么经烧什么香。你知道我是谁吗?知道我是来做什么的吗?知道我为什么要附在她身上吗?你不知道?哈哈,我告诉你,骗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那个大仙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然后“姐姐”接着对我说:“小伙子,你听我对你说。我是阴间判官,并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你姐姐的头痛患病是我弄的。你姐姐是个好人,但是你姐姐前世欠你姐夫的,这辈子是来还他的。现在你姐姐和姐夫的缘分已尽,如果再不离婚你姐姐就死定了。(在这之前我姐姐算过很多次命,每次别人都说她中年时婚姻要破裂)。你们家是有头有脸的,不愿你姐姐离婚,而且你姐姐还有两个小孩。但这是上天注定的。你们俩快回去吧!不要再相信这个骗子了。我走了,我走后你姐姐会头晕,你要扶住她。”说完,姐姐打了个哈欠就醒了!

后来,姐姐果然离了婚。当然,那是后了。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故事精选:所见的小故事5篇的小故事,您还可以浏览 小故事 / 睡前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民间故事 / 儿童睡前故事 / 哲理故事 / 儿童故事 / 故事大全 / 幽默故事 / 成语故事 / 历史故事 / 益智故事 /
小故事网     蜀ICP备2023002510号-5    www.nxqinzi.cn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