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 01:32:38 儿童故事
心理导读:我常常觉得每个人年少气盛的时候,那时虽然人生经验不够,但直觉敏锐,容易听凭内心的判断,结果做出的人生决择,事后证明往往是对的。 ——
台湾诚邦集团的何飞鹏曾经是中国时报的财经主管。当年他想创立诚邦集团的时候,在台湾媒体圈已经是风云人物。离开中国时报去创业,风险巨大。反倒如果继续驻足原地,则有钱有权,日子过得风光,受人艳羡。
但是,他觉得内心的声音是:如果20年后,我会是什么职位?不可能是老板。即使是做高管,这么些年来看够了太多“长官”凄惨下台的消息,何飞鹏因此想:“如果我无法决定自己的去向,我这辈子都不会快乐。”
于是,凭着内心的敏锐和直觉,五分钟做出决定:辞职。最终创立了台湾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诚邦出版集团。
我的一位朋友也告诉我,2009年之前,他没有听凭任何专家的教导,也没有看过什么理财书籍,但投资的房产等,几乎都在那时发了大财。反倒是在2009年之后,投资开始变得谨慎了,经常反复听专家们的意见,有专家说房产有大泡沫,要急速狂跌等,结果他赶紧低点抛掉——当然,从此不但没有赚到钱,反倒一直在赔钱。
我开始想:为什么年青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听从内心的召唤去作决择?而到了成熟的时候,反倒顾此失彼,瞻前顾后,结果更容易一事无成?
作为媒体人,我常常感到身处咨讯前沿,好处是各种咨讯很容易第一时间接触到。坏处是,稍有不慎,个人的脑子就成了别人的跑马场。最后加进去了众多功利、成功、别人的标准等判断因素,但最后却不一定是合适自己的。
我去一些山区旅行时,发现许多未经世事污染的人,反倒有一种未开化的天真。他们作一些人生判断时,不一定凭经验,反倒凭直觉。比如,十多年前的克拉玛依大火时,有孩子想先跑,但是老师站起来说:让官员先走。结果有些孩子又坐下了,但几个调皮的据说从农村来的孩子却不理会老师的话:凭什么官员先走?
结果,他们溜了,死里逃生。
我发现,许多人未迈步走向所谓的成熟时,单纯,乐观,敏锐。判断事情有主见,就象一只刺猥般,对于周围的危险和机遇仿佛有天然的感应。这也应证了心理学家以及宗教学者的研究:人的内心和潜意识里,可能潜藏着我们都无法了解的敏锐潜能。当我们没有所谓的成熟时,这些潜能发出的声音,很容易被我们听见。但是,一旦开始迈向更大的世界,接触更多的咨讯并且缺乏分辨力后,我们无意识的本我反倒不断受到压制,那个所谓的“他我”却建立起来了——记住,不是本我也不是自我,是“被他人左右的我”。
于是,不再敏锐,随大流走。脸上带着所谓的成熟,其实那只不过是人云亦云,以及缺乏主见。
由此我想到:难道,成熟和单纯互为天敌?
同时,我们又该如何在不断走向所谓的成熟时,保有内心的直觉和敏锐性呢?毕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方面人们需要做出所谓的成熟来保护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倘若将这种成熟当真并且把面具异化成真实的自己,那么结果只能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了。
我想,大概只有:
1、多亲近自然,保持内在的灵性;多看山看水;
2、要多一些静坐,默思,反省等,多观照自己的内心;
3、要执着,坚持。当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往往第一直觉是对的。所以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必被左右。最后依然要勇敢要坚信自己的判断。
4、在这个现代世界里,咨讯再多,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许多伪专家们的话不必听——你就是专家。
5、即使为了生存要戴着面具,但是会演戏,更要会出戏。人人都是生活舞台上的角色,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你要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
导读:观察力不仅仅指知识的储备有多少,而在于能完整地、敏锐地识别信息、寻找差异化的过程。 ——
【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心理电台】
前 FBI 探员、有敏锐观察力的乔·纳瓦罗(Joe Navarro)对观察力的锻炼有着自己有效的方法。乔·纳瓦罗曾经担任FBI干员长达25年时间,是反间谍情报小组的行为分析专家,退休后成为美国知名的德州扑克教练。
在牌桌上的阅人术中他举了一个简单的小例子,展示何为敏锐的观察力:
如何通过后天来训练敏锐的观察力
学习有效地进行观察
能否在扑克比赛中成功阅人取决于你能否有效地观察对手的行为。以下几点可以使你成为一个能力更强的观察者。
一、让观察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有效地进行观察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有意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除此之外,观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你付出诸多努力;需要你集中注意力来进行观察,并且靠持续的练习来维持这种能力。那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最佳的方式就是每时每刻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千万不要骗自己,认为不在牌桌上的时候你就可以关掉观察力的开关。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你需要在早晨醒来的那一分钟就开始进行观察,并和周围的世界互动。一直到晚上闭上眼睛睡觉,你都必须不断地进行观察,让周全又细致的观察必须变成一种习惯。一旦你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全职观察者,当你坐上扑克牌桌时,就能够更有效地察言观色。观察也会变得更加自然和娴熟,你也不至于会被那些需要处理的排山倒海的讯息压得透不过气。当通过持续的练习使自己的观察能力更进一步时,你能察觉到的东西将会是如此之多,这可真是令人惊喜!
二、切勿丢掉观察的习惯。
观察力——无论是指在牌桌上识破对手非语言行为的能力,还是指走在大街上观察身边发生着什么的能力,都必须业精于勤,不然就容易荒废。如果你停止观察,那么观察力就会降低、减弱甚至衰退。观察颇像说外语或做运动:如果不是持续操练,那么你将变得迟钝,相应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三、通过玩观察力游戏来提高观察技能(或保持高水平的观察力)。
观察技能的提高和高水平的保持都有赖于持续的练习,那么最好的练习方法之一就是玩“记忆力游戏”。随时随地你都可以玩这一游戏,而且想玩多少次就玩多少次。这个游戏包括观察你的日常行为——走进一个房间——然后闭上你的眼睛试着回忆你看到的东西,并尽可能地记起细枝末节。一开始,你会发现很难记住这些东西。但是当你继续投入这样的游戏,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是如此善于重构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并在脑海里准确地勾勒出来。你将不仅记起现实中很多的事物,而且也会回忆起更小的细节。
我经常玩这样的游戏,以至于它们已经融入了我的日常观察,成为我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我的“观察力肌肉”已经发达到这样的程度,我去朋友家拜访,从他(她)家前门进去的时候,在我的脑子里已经有了一幅这个小区的清晰面:路边停的车型号是什么样的;隔着三户人家有个男人在割草;有户人家的车道上有两份报纸;隔壁邻居家的草坪有一块地方破了,当中还突出一根金属桩;还有街对面那所房子前有片特葱绿的草地。
我很乐意承认,一直以来我都被身边的事物所吸引。当然,我也花时间去观察和研究别人,所以我玩记忆力游戏的痴迷程度很可能超过你。尽管如此,我认为玩记忆力游戏是开发你观察力的最佳方式,是向卓越的观察力努力奋进帮助你估量自己的最佳途径。
第二个游戏对于扑克玩家来说特别有用,那就是“解读游戏”,即解读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这个游戏同样要求你尽量去观察并记住身边的事物。不过除此之外,你还有一个挑战:解读那些你观察到的事物所传达出的讯息。
就拿之前我描述的那个社区来说,就我看到的现象,我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第一、那个割草的男人很可能是住在那所房子里的,因为没有提供割草服务的商业车辆停在路边;第二、车道上放着的报纸说明,最近一两天那户人家都没人;第三、那块破了的草坪当中的金属桩可能就是邻居家拴狗的地方;第四、街对面那块特别葱绿的草坪表示,主人可能在院子边安置了化粪系统。
玩“解读游戏”时,证实自己的假设是对是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不过就算假设错误,通过学会如何更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看到的现象中获得更多的讯息,仍然会使你的观察技能有所进步。当你能够更有效地观察对手,并识破了他们行为的真正含义时,这两种习惯都会让你在扑克牌桌上游刃有余。
四、扩大你的观察范围。
有些人的观察视野很狭窄,他们只看见眼前的事物,那些事物几乎也就是他们所认为的世界的样子。而其他人的视野则更为广阔,并且能够把观察到的地方扩大。显然,观察视野越广阔越好。宽广的视野可以增加你看见事物的机会,并获得更多的讯息,不然你可能会错过这种机会并失去这些讯息。
有个实验你可以做一下:笔直地伸出你的双臂,抬到与肩膀同高的位置,将双手内要,然后摆动你的手指。如果你能看见手指在动,那么两臂之间的距离就是你的视野范围。如果你看不见自己的手指,那就将双臂向内靠拢到能看见手指的位置。一旦看见了手指,那么你就知道自己潜在的观察视野有多大。
然而,人们在观察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利用全部的视野范围。他们只是把视野局限在眼前的东西——视野的焦点,而不是把视野扩大,让视野范围内的所有事物都囊括进来。学学如何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生活并不只是你眼前的样子!通过练习,你不仅能够看到正前方很远的地方,而且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你会为自己能看到如此多的东西而感到吃惊。若你想在扑克牌桌上更多地观察你的对手,又不想老是扭脖子挪屁股的话,扩大视野范围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总结:
我认为就像乔·纳瓦罗所提倡的,让观察成为生活的方式,并且持续操练,不停地通过观察力游戏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是可行和高效的途径。另外,如果你对夏洛克的观察力感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社会排斥是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厌恶工作,被合作伙伴藐视或被朋友冷落的经历。这是很不愉快的事情,虽然社会排斥完全不同于身体上的伤害,但是两者都与大脑中的生物基质存在着某种关系。
几十年来,神经学家已经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特定的大脑回路是控制身体疼痛的,不管你是不是被针扎了还是扭伤了你的踝关节,许多相同的神经回路就开始活跃起来,加剧你的疼痛:脑岛,前扣带皮质和躯体感觉皮质。科学家已经发现一些相同的神经组织也会产生痛苦的感觉和情绪。换言之:我们的身体能够觉察到什么是疼痛的感觉,什么是心碎的感觉。
2003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两位神经学家Naomi Eisenberger和Matt Lieberman要求被试参与一个Cyberball的电子游戏,Cyberball是一个虚拟的游戏,被试需要与位于其他地方的,网络互连的两位玩家一起玩“抛”球游戏。被试并不能看到其他两个玩家抛球的场景,但是被试清楚他们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和背景。刚开始,三人互相抛球。一段时间后,另两人就不抛给被试者,他们自己却抛来抛去。被试只能坐着并想象对方玩球的情景。
实际上并不存在其他玩家,游戏是受电脑操控的。但是被试者是不知情的,当被试者参与游戏到一段时间后无法接到球这一过程中,科学家对其大脑进行窥探发现部分神经疼痛基质-尤其是脑岛和前扣带皮质会很活跃。前扣带皮质作为神经网络的报警系统,能够短时间内报错,并且帮助我们消解负面情绪。(前扣带皮质给我们的感觉就相当于我们平常发出的感叹“哦,真该死”)身体的疼痛是出现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信号,而后会刺激大脑皮层处理讯息。
我们需要强化我们的社会关系,身体的疼痛与内心的悲痛往往会一并出现,我们的大脑有时候无法分辨躯体疼痛和社会忧虑,我们所采取的一些用于缓解身体疼痛的方法同样有助于减轻我们的社会烦恼。当人们服用扑热息痛药几周之后,他们发现他们的社会关系更为融洽,而社会排斥并没有激发大脑做出太大的反应。
一旦了解了心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互动。比如说,在工作中我们因为一个同事项目失败了而职责他,可能就会引发他疼痛基质中一连串的神经反应:这种回应会使得工作效率不升反降。当我们的公共警报系统被“拉响”的时候,我们就很难有精力去思考手头的任务。但是当我们与他人达到情绪的共鸣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工作。所以和团队中的个体培养良好的关系对于提高工作执行力大有裨益。换句话说,这些团建活动对你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你会感到身体层面相连接吗?会让你更信任你的同事吗? 不仅如此,他们也可以帮助你在心智上连接彼此。
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不可能简单地分离的,大多数人都小心翼翼,避免给他人带来肉体上的伤害-了解了身体的秘密之后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内心如何选择,从而不会给他人带来情绪上的困扰。
专栏回顾:
为什么在恋爱关系中,男人总是想要抽身而退?
3种方法让你提升你的自信美
自恋型人格障碍:你所不知道的6个症状
朋友间善意的抚摸会增强彼此间的情感联结
琅琊榜最近很火,周围好多人在谈论它。不见得所有的人都看过这部剧。然而,胡歌饰演的梅长苏却深入人心。他拥有老鹰一般敏锐的洞察力,掌控局面,随心所欲。辅佐着“玻璃心”靖王走上皇位。
停!这不是热播剧评价,而是严肃的心理题材文章。提到梅长苏,其实是为了引出今天的话题:敏感人群,是否可以变成敏锐的?需要精心呵护的玻璃心,是否可以成为像梅长苏这样敏锐的人才?
深聊之前,先看看敏感与敏锐语义上的差别:
敏感,词典中的含义是:1.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也指皮肤或神经上比较敏感的部分。(感知力)2.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觉察力)。而敏锐的含义则是:1、对感官刺激反应性强 2、知觉精细而灵敏。
敏感具有偏贬义的属性,而敏锐具有偏褒义的属性。人们提倡敏锐。在这个讲求效益的时代,在这个遵循丛林法则,优胜劣汰的社会,敏感不知何时被赋予了“玻璃心”的标签,听者摇头不已。
用知乎颇具讽刺的比喻来总结差异:
敏锐者对待与自身冲突的观念时,想着:这是什么?病原体,进攻!那是什么?自己人,放过。结果:健康不生病。相反,敏感的人只想着:这是什么?不知道,进攻!那是什么?不知道,进攻!结果:过敏休克。
你可曾想过为什么,相似的词意,为什么发展出两种褒贬完全相异的标签?从以上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相对于敏感者,敏锐者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他们尊重、追求事实本身,并且对事实有更强的辨别力。而敏感者的关注点侧重于感知。普遍意义上人们所称的敏感者,很快发现现象之中隐藏着什么?可是,他们的解读往往是负面的、不加识别的悲伤。而敏锐者会更进一步,想想所感知到的东西对我有什么用?
下面我们就开始深聊吧~
从心理学范围看,敏感涉及到几个方面:
一、对内外在刺激的反应是否敏感。
敏感者表现为容易对外在(如声音、光线等)、内在(身体内部感觉如疲劳、腹胀等)刺激反应强烈,而不敏感者,对各种刺激的耐受性更高,反应不强烈。
敏感者优势:感官细腻。敏感者缺陷:容易生病。
二、对内外部刺激和心理活动的觉察是否敏感。
敏感者比较容易觉察外在、内在刺激和自己内心的想法、情绪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他们更容易捕捉到喜怒哀乐和内外部刺激之间的联系,会有更多的情绪表达和内心活动,极致的近似于神经质。(想得多)
而不敏感者,虽然也会有喜怒哀乐,但是对于内心活动如何受到外在刺激的影响,相对而言觉察要差一些,显得木讷。不敏感者觉得:“乐了就乐了呗~为啥乐?不大清楚。”
这样的差异是由于:当下的内心活动,往往属于前意识范围,稍加注意可以唤回到意识领域,稍不注意就已经流失。对于敏感者,他们时刻注意着,于是内心活动一直停留在意识层面。而不敏感者不注意就让其中联系流失了。
敏感者优势:心如比干有七窍,艺术家之敏感皆源于此。敏感者缺陷:玻璃心(很容易崩溃,过度受刺激);不健康的完美主义。
三、对于他人心理需要和情绪感觉是否敏感。
敏感者可以察言观色、读懂别人的情绪和需要,也就容易有机会用合理的方式去满足对方,赢得较好的人际关系。通常所谓的情商高,有这部分的表现。而不敏感者,对于自己的想法可以说的很清楚,但是在场其他人的需要,当下的情绪是反应迟钝的,容易给人一种权威、过于自我的感觉。
敏感者优势:高情商。敏感者缺陷:容易被他人情感左右,过度在意别人的感受,举止矫情。
敏感让我们感知过多的内外刺激。但其实,正常程度的敏感,就好像我们生理上的痛觉,是一种自我保护系统,来代谢过载的信息、过强的情绪刺激、过度的情感体 验。而过度敏感的人,则容易受自我保护系统干预过多,如上面那句:“这是什么?不知道,进攻!那是什么?不知道,进攻!结果:过敏休克。”他们身上“退 行”频发,经常一段时间后忽然躲起来舔伤口。
说完敏感,我们将视角移向敏锐。敏锐是 一种洞察事物的能力。它想得多,却能使想到的东西有价值,有用。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实质是摄入大量信息)、思考(多进行逻辑推理)、辨别(筛选、识别信 息),来提高自己思维的敏锐度。与此相似,美剧金装律师中,洞察力非凡的Donna工作时就说过:I read,I analysis and I fix(我观察,分析并修正)。尊重事实本身,孜孜不倦向真实本身靠拢,正是敏锐的灵魂。
综上所述,使敏感转化为敏锐大致分为几个步骤:
1、厘清敏感所收集到的信息是什么?
2、辨别这些信息。是这样吗?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即自我功能中的现实检验力与对现实的感知)
3、对其中客观存在的事实,进一步思考。它会带来哪些启发?预示着哪些危险?
4、实践。拓展启发或调整心理以规避危险。
5、对上一步进行反思、分析、修正。